我国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法”:“平之如水,从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像水一样的平。公平、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也是司法的灵魂,是人民群众感知法治建设的一把尺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如何做一名好法官?
我国在《法官法》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规定,法官职业道德要求法官秉持审判独立,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查明案件事实,正确使用法律,确保裁判结果公平公正。面对越来越多的疑难案件、复杂案件,对于案件的事实认定准确及适用法律精准的难题民一庭通过法官案件集体讨论机制取得了良效。民事审判一庭是阿拉善左旗人民法院承办民事案件类型多、月案件处理量大、月平均结案在60件以上,法官年平均办案数量在160件以上的庭室。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法院受理各类案件的数量逐步上升,复杂程度也层出不穷,不同审判人员对同一法律事实会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尤其是年轻法官对于个别案件的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以及程序处理上难免会略显经验不足。法官们都会在庭长以及资深法官们结合审判实践经验的指导下,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法官之间通过总结、交流审理各类案件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审判质量。近日,民一庭审理同一当事人同居期间的财产损害索赔与同居财产析产的两起案件。因这两起案件是婚姻类型案件里特别具有代表性,对于以后法官审理类似案件均具有案例指导作用,同时民一庭的法官之间对于案件事实与法律使用均产生不同意见,承办法官详述案情后,每名法官通过查看庭审笔录,翻阅法律条文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争议焦点,各个法官对该两起案件在事实认定以及法律适用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每名法官都满含热情的表达自己对案件的理解,这场讨论直至下班也没有结束。法官之间通过案件讨论机制,不仅能集思广益,开拓审判思路,而且还能促使每一个法官加强法律学习,提高审判业务技能,有利于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审判质量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线,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公正是法院永恒的工作主题,法官们坚守着良知与信仰,挥洒着睿智与真诚,所有的努力都是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